一直以來,香港大部分本土運動活動都是發自民間,政府很少主動介入(馬術是百年一見的「意外」)。直到1996年,李麗珊替香港奪得第一面奧運金牌,拋出一句「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後,當時港英政府才如夢初醒,受寵若驚;但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還未看到香港有什麼像樣的推動本土運動政策,特區政府始終無心把香港打造成一個運動大都會。
一旦涉及高爾夫球,更像是大不韙,儘管官政場上喜愛打高球者大不乏人,可是當被媒傳發現其高球行踨,就算只屬周末周日私人活動,已即被半抹黑為「高球黨」。高官政客仕途攸關,惟有只打不談,哪來提倡高球運動的勇氣!
曾特首甚至曾出口勸喻富商不要「成日掛住打高爾夫」,應該多隨他多內地開拓商機;反觀內地以「高爾夫與和階社會」為題的官方論壇,已公開舉辦了多次。兩地比較起來,具百年歷史的香港高球運動,說是停滯在新石器時代,亦非言過其實!這就是今天特區政府對高爾夫的「傲慢與偏見」。
哪究竟香港特區政府有否推動高爾夫球運動?我們可以從兩件獨立事情來分析,答案是yes and no。
Yes是因為在1995及96年相繼落成的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南北兩場),的確是由港英政府免費撥地、由賽馬會撥款興建而成。這山明水秀,令人讚嘆的球場,為香港人挽回不少面子。更不為人知的是,落成至今,南北兩場的使用率超過一百萬場次,帶來了高達1.5億多元累積盈餘。證明在香港興建球場絕對不會淪為大白象,反而可成為會生金蛋的鵝。
2006年,賽馬會再從本身慈善信託基金上撥款1.84億元,興建第三個高爾夫球場,這就是下月即將啓用,耗資三億元,卻不花政府一分錢的東場(至於東場興建及球場環境等事宜,日後另文再談,先附帶一提:香港賽馬會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東場每個洞都面海。)。
這獨有的財務安排實屬罕見。世界各地從來都是高爾夫帶動慈善事業,怎會反過來高爾夫成為慈善受惠者!姑勿論如何,香港球友也應衷心感謝賽馬會,把高爾夫列為慈善項目之一; Yes,也應多謝特區政府不反對興建高爾夫球場(不反對而已,沒有任何資助),我們才可享受到這樣一個在本土內小小的高球世外桃源,這亦是對不打高球的香港人一個best-kept secret(「小小秘密」)。可是,明年在香港首次舉辦的東亞運動會,No,高爾夫球並不列入比賽項目之一。既然高爾夫球在二O一O年的廣州亞運會中已正式成為比賽項目,而貴為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他當年亦曾力爭高爾夫球列入北京奧運項目不遂;他亦是今屆東亞運動會籌備委員會主席,但是在香港舉辦卻徧徧不去爭取。背後的原因,是否要配合上文提過今天特區政府對高爾夫的「傲慢與偏見」,那便不得而知了。
筆者與友人私下討論過,既然明年東亞運動會新增的項目連健美、桌球、保齡球、單車球、BMX單車和拉丁舞等也有,為什麼獨缺高爾夫球?多數人即時反應是因為缺乏場地,高球不普及和香港還未有出色的高球員等等。但如果以上的藉口成立的話,那舉辦馬術就只因為是北京奧運,所以免為其難才該「搶」過來吧!當然,大家都沒結論,但不排除霍先生或因公務繁多,一時忘了向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任贊助人的東亞運動會籌備委員會提出「高爾夫」這三個不中聽的字吧! (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